想要避免尬聊,就必须「你来我往」。
很多不能好好聊天的人都会犯两个典型的错误:第一,聊天的模式不对;第二,把握不好聊天的节奏。 那么,该如何避免这两个错误呢?
聊天真的需要讲究模式吗?我们先还原两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,你看看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
场景一:
凯丽在图书馆邂逅了一个心仪的男生,除了初见时怦然心动的感觉,还被他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谈吐所折服。 第一次在图书馆短暂的交谈之后,直率的凯丽就主动提出了下次见面的邀约。 虽然这个让凯丽心动的男孩条件不错,但是凯丽的条件也毫不逊色,不管是容貌还是学识。 但是在他面前,凯丽却不自觉地放弃了表达的机会,只是静静地听着他说,时不时地点头表示附和。 即使有时候她有更好的见解,也还只是点头称是,因为她担心说出不同意见他会不开心。 可是,又见过两次面之后,这个男孩就开始找各种借口不来赴约了。 在凯丽的追问下,这个男孩说他不喜欢完全没有自我,只知道应声附和的女孩子。
场景二:
相对于刚刚工作不久的小庆,大黄算是一个资深的前辈。 小庆知道以大黄在专业上的造诣,如果自己没点分量的话,恐怕他是不会把自己看在眼里的。 于是,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,小庆都在竭力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,想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。 但是这次聊天以后,小庆就再也约不出大黄了。 就连在微信上的交谈,大黄也变得越来越冷淡。 后来大黄跟身边的朋友说,小庆这小兄弟挺机灵的,悟性也不错,如果肯静下心来钻研技术的话,将来肯定会超过咱们。 但是他心浮气躁,只知道到处炫耀自己,这可是咱们做技术最大的忌讳。 以他现在的技术水平,就敢在我们面前夸夸其谈,这也有些太不知深浅了,怕是很难再有更深的造诣。
这两个场景就是错误的聊天模式的示范,凯丽的聊天模式我把它叫作「捧哏式聊天」,而小庆的聊天模式我把它叫作「麦霸式聊天」,都是教科书式的低情商聊天示范。 如果你真有心要开启一段关系的话,你应该寻求的其实是一种「陪练式」的聊天模式。 「陪练式」的聊天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?首先不能只会说「嗯」「啊」「是的」这类毫无意义的话,你得会喂招。 从形式上来说,必须做到有来有往,对方有来言你有去语。 从对抗性上来讲,你得从喂招接招的过程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实力。 首先,你得让对方感觉到,面对的是一个有意思的对手,而不是在打一个木桩。 其次,它也不能是「麦霸式」的。 你得明白,你出招发力的目标是「喂招」而不是在擂台上干掉对手。 不管是发力过猛,抹掉了对方的存在感,还是为了证明实力自顾自地打起了自己的套路,把对方晾在一边,这都是非常失败的。 我们想要寻求的正确的「陪练式」的聊天模式,其特征是: 独立基础上的配合,你来我往的交互,既不能碾轧对方,也要保证自己不被对方碾轧。 要做一个有意思的陪练,既不做木桩、沙袋,也不做论定输赢的对手。
所以,要想进行一场高水平的聊天,选择聊天的模式很重要。 但是正确的「陪练式」的聊天模式,也并不是找到角色站位就能做好的。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?要想做到这一点,你还需要很强的控场能力,你需要控制整个聊天节奏。 再进一步来说,要想做好「陪练式」聊天,你至少应该具有三种能力: 让对方开口的能力;巧妙接过话题的技巧;及时转换话题的技巧。
文章在讲怎么由寒暄进入聊天模式的时候说过发问的技巧,在这里同样适用。 需要补充的是,你需要注意发问的时机。 如果选择的时机不对,再高明的发问技巧都不能奏效。 怎么把握这个时机呢?仔细观察对方的微表情,判断对方此时的精神状态。 如果发现对方不够放松的话,那么你最好先给对方打个样,卸掉对方的防御心理,然后再发问,效果就会好得多。 比如,对方是一个形体保持得很棒的人,但是他现在双手抱胸,表情略显僵硬。 这就表明对方现在正处于精神防御状态,你这时候最好不要直接发问。 因为不管再怎么注意技巧,这个问题终究还是针对他的,都会进一步加强他的防御心。 不妨这么说:「你的形体保持得真好,我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。 我曾经……但是……对我来说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你有什么秘诀能分享给我吗?」没错, 如果对方还没做好愉快聊天的准,那就自己先来第一棒,在对方擅长的领域讲讲你的糗事,适当露怯,让对方彻底放松下来。 然后顺便施展发问的技巧,让对方开口。
那么,当对方的发言告一段落,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应一声「嗯」「哦」「原来这样哦」。 如果这么做的话,那就掉进「捧哏式」聊天的套路了。 那应该怎么接呢?首先绝对不能用「嗯」「哦」之类的词。 因为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敷衍,最多也只能表示你听到了。 而对方需要的绝不仅是你听到了, 而是你听懂了,起码也是非常用心地在听。 如果你能顺便在他的基础上做一下延伸的话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 所以,正确的接过话题的方式是:「太棒了,我原来一直以为是……看来我得在……方面下点功夫了。 」「你的意思是说要……这样确实能够……我还听说有一种方法是……」如果你实在没有听懂也没关系,不妨先复述一下对方的核心观点,顺便提出你的疑惑。 这说明你真用心听了,这在对方看来是一种尊重,对方会很乐意再给你做进一步解答的,这比随声附和和不懂装懂要高明得多。
但是,一直在同一个话题上深入下去有时候会让对方感到厌烦,从而失去聊下去的兴趣,所以,要具有转场的能力。 什么是转场的能力?就是在各种话题之间随意游走的能力,就像影视剧当中的场景转换。 聊天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意、自由,不必在意一个话题的观点和结论。 如果感觉对方对某一个话题不是很感兴趣,或者有些观点你实在难以认同的话,千万别犹豫,赶紧采用转场的技巧换一个新的话题。 以下是几种最常用的转场技巧:
1. 延伸法
从对方的发言中发现新的话题。 这样不仅能够成功转移话题,还能让对方觉得,你虽然不一定非常认同他的观点,但你真的很用心在听,很多时候这就足够了。 比如:「我刚才听您说小时候的事,很有趣。 您的故乡是在南方吗?」
2. 沉默法
如果没有从对方的话语中发现很好的新话题,那也不用担心。 按下暂停键,适当停顿一下。 顺便举起手中的酒杯,向对方示意,或者向对方让茶。 然后再开始一个新的话题。
3. 注意力转移法
「来,喝茶」,等各自喝过之后,你还没找到合适的新话题,那么就把你的眼光从对方的脸上移开。 留心观察,你的眼睛能帮你发现新的话题,比如窗外的天气,对方手边的手包……
总而言之,要想和对方的闲聊能够愉快地继续下去,就要做到有来有往的「陪练式」聊天,这需要掌握三点: 让对方开口,巧妙接过话题,及时转换话题。 转换话题的时候,要灵活运用延伸法、沉默法和注意力转移法这三个技巧。 如此,便能在拓展新人脉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。
如何避免和异性尬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