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到问题,有哪些有效的分析方法?

这两个分析框架用来分析团队激励的。
这 4 个是分别用来时间管理、分析自己、制定产品策略,以及你说的 SWOT,用来做战略选择的…… 当然,还可以找到很多,就不一一列举了,它们都是基于 MECE 原则,使用两分法切割出来的结构模型,非常好用。 学会了这个切割 这个是波士顿矩阵的升级版…… 再比如,让你思维更缜密的「5W2H 结构」 比如,让你快速理清商业模式的「商业模式画布」。
比如,让你能全面分析企业发展问题的「麦肯锡 7S」。
…..我能再列出几十个,不知道这些是不是你要的?

好多啊,记不住怎么办?分别应该如何使用? 以上种种的分析方法,其实底层逻辑都是基于金字塔原理,通过 MECE 法则设计而来,你要记住并学会以上这些方法,你得先学会通过金字塔原理进行结构化思考。
一旦这个搞明白了,以上这些都能融会贯通,一看就会,一看就记住,随手拿来就能使用……

什么是金字塔原理? 单来说就是,先确认目标问题,再根据分解的目的,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类别,类别下再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,这样逐层分解,最终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结构。
并且,金字塔的每一层,都必须牢固,不能少一块砖,也不能多一块砖,不然整个结构就会垮塌,这个就称为 MECE 原则。
MECE 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·明托在她的著作《金字塔原理》中提出的核心概念,意思是:相互独立、完全穷尽。
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层,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,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。
比如,你把衣服分类为:春秋季服饰,职业套装。
这个就有重叠的部分:有些衣服既是职业装,也是春秋季服饰。
也有遗漏的部分:夏天穿的休闲服应该归到哪一类? 那么,什么才是不重叠,不遗漏,符合 MECE 原则的呢? 你可以按季节分:春秋装,冬装,夏装。
除了这 3 类之外,没有其他季节了,这个就是「不遗漏」;春秋的衣服差不多,所以归为一类,夏天的衣服,春秋冬穿不了;冬天的衣服,也不能归类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里,因此「不重叠」,符合 MECE 原则。
是不是有点听晕了? 不着急,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: 问题:如何在未来 3 个月完成 100 万销售业绩?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构建金字塔结构: 方式 1:自上而下使用「演绎法」设计结构。
要完成 100 万的业绩,关键是客户,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类别进行划分,对不同客户类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完成业绩。
根据 MECE 原则我们发现,客户无非来源于三类: 因此,我们可以在金字塔的第一层,划分为:新客户、跟进中客户、老客户这三类。
这样一划分,大致的思路已经清楚了: 根据这个策略,我们再继续往每个子分类中添加要素,比如: 如此这般,一层层演化细分,最终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。
其中,第一层的分类最重要,它决定了你整个结构的整体功能。
不过,这个分解方式没有标准答案,你在运用的过程中,得根据实际问题,找到对问题的解决最直接有效的切分方式,比如: 方式 2:自下而上使用「归纳法」提炼结构。
自上而下演绎法的好处是效率高,可以快速地把问题结构化。
可是,这种方式有个前提,就是你得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,能够快速找到恰当的分解角度,或者大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构可以直接使用,比如,销售额=流量×转化率×客单价。
如果没有现成的结构,或者找不到分解的角度,怎么办? 你可以尝试使用「归纳法」自下而上地提炼结构。 具体怎么做? 1.针对问题目标,穷尽所有能想到的内容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: 如何在未来 3 个月完成 100 万销售业绩? 然后你需要开始头脑风暴,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信息,不管是建议方法、关键人物,还是重要事项、截止时间……总之,只要和问题相关,有多少写多少,完全穷尽。
你也可以找来一些帮手,把大伙儿关在会议室里一起讨论,运用群体智慧,通过各种唇枪舌剑、各种奇思妙想,将想法、建议、点子铺满整个白板…… 头脑风暴结束,你发现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…… 不过,这都什么跟什么啊,果然是人多智商低…… 是不是看着很头大? 还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…… 别急,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…… 2.用归纳法中的「求同、求异、剩余法」对内容进行分组 在分组过程中,你需要对内容进行一些增减修补,比如: 经过一番调整,凌乱的内容很快被分成了 5 个大组:渠道、获客方法、产品活动、客户分类、沟通方式,这里的分组名称不要求太精确,因为后期可能还需要调整。
是不是感觉整体结构清晰很多了? 不过,这 5 类之间的逻辑,看上去还是比较混乱,内容之间也不 MECE,而且也不是金字塔结构…… 怎么办? 我们接着进行下一步…… 3.梳理逻辑层次,构建金字塔结构 接着,你需要梳理这 5 组的逻辑关系。 我们发现,「客户分类」这个组和其他几组明显不同,渠道、获客方式、沟通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的不同的拉新、促销的手段。
因此,我们把客户分类这组拎出来,作为金字塔的上一层,把渠道、获客方法、沟通方式,根据客户的类别不同,重新组合,放在金字塔的下层。
在调整的过程中,继续修改归类错误、结构不 MECE 的部分,比如: 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又清晰很多了? 咦?「产品活动」去哪了? 不管是新客户、准客户还是老客户,我们采取的产品活动都是同一个,因此可以把产品活动放在它们的上方,作为金字塔的顶端,这也因此成为了本次 3 个月业绩冲刺的核心活动。
现在是不是看到金字塔结构了? 第三步:调整结构,给出方案 目前这个方案看上去还不太完善,因为内容基本都是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,比较零碎,但是结构已经出来了。 接下来,我们需要先检查整个结构是否 MECE、逻辑层次是否有混淆的部分,调整一下。 然后,根据这个结构,再往里面继续增减要素,不断完善整个方案。
(注:篇幅原因,就不再继续做深一步的完善工作了,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。 ) 最后,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金字塔结构,给出未来 3 个月业绩冲刺的完整方案了: 你看,这样一步步地梳理,我们就从一堆凌乱、没有规则的想法中,提炼出了一套有结构、有逻辑、可执行的行动方案。
这,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力量! 不过,结构化思维的过程,就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吗? 当然不是。
金字塔结构只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基本的一种形态,是结构化思维的基础。
篇幅有限,如果你对这种思维方式感兴趣,欢迎移步阅读我的专栏文章: 《如果你能穿越,现在会变得更好吗?》 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,建议从专栏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。
我们专栏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