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能让自己口才变好呢?

我们跟别人说话,一般分为两种情况: 第一种,你根据自己的经历表达某些的观点 第二种,你围绕一个主题,有理有据、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。
第一种情况非常简单,别人问你一个问题,你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就行了。
比如对方问你「今天过得怎么样」,你回答说「挺不错的,去公园玩了一天」。 当你说完这个感受,你的表达任务也就完成了。
这种形式的观点表达,几乎没有什么难度。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有过这样的「训练」。
第二种情况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。 而这个形式的表达,往往是一个人口才是否厉害的重要凭证。
比如有人问你:你对于金钱在爱情中的作用有什么看法。
如果我们用第一种形式去回答这个问题,说出来的话可能会很空洞。
你可能会说:「没钱也可以谈一场平淡的恋爱」、「有钱才能幸福」、「钱能够让彼此的感情升温」等等。
这些简单的观点未必错,但别人不知道支撑你这些观点的理由。
所以,当我们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,一定要给出相应的理由来证明这个观点,这才是我们阐述自己思想的完整流程。
很多人口才不好,就是因为他们说不了「段落」。 而生活里也有很多地方,需要我们用「段落」来阐明自己的思想。
试想一下,你去参加一场面试,HR 问你:「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呢」,你回答一句「我觉得你们公司很好」就行了吗? 肯定不行。
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观点组合成段落,把它打包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包裹,送给别人。 当对方拆开这个包裹之后,就会看到里面有什么内容,从而领会到我们的想法。
观点只不过是外包装,核心内容才是决定这个思想包裹好坏的重要因素。
我们说话,不仅要有观点,还要有支撑这个观点的内容。
内容,就是由一个个短句组成长句,由长句组成段落的语言组合。 如果能把这个「组合」流畅地说出来,就能很好地证明你的口才能力。
为什么有些人说不出「段落」呢? 因为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中,我们都是用短句和人交流的。
朋友说:「今天天气很好啊。 」 你说:「对啊,阳光灿烂,气候宜人。 」 接着朋友问你:「这段时间都在忙什么?」 你回答:「在家里学习啊。 」 朋友又继续问你:「没想到你这么勤奋啊。 」 你又回答说:「因为过两天就要考研了,我当然一刻也不能怠慢啊! 这种简短的对话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常态。
长此以往,一旦习惯了短句的说话形式,突然让我们去说一些长篇大论的话语,在没有准的情况下,很容易哑口无言,不知道应该怎么把短句组合成段落。
在某些特别的场合,如果我们缺乏这种表达能力,就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向别人讲述清楚。
比如跟人讨论某些事情,比如你想说服别人,再比如你想向别人解释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。 以上这四种情况,都要求我们运用段落而非短句讲述。
此时,如果自己无法组织语言,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,自然会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。
所以,提高自己组织段落式语言的能力,是提高口才的关键步骤。
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很简单,就是用第三方的素材做练习。
锻炼口才,有朗读、背诵和复述这三种方式。 而这三种方式,往往要用书本中的文章、报纸上的新闻或者小说里的片段作为素材去锻炼。
很多人在锻炼口才过程中,遇到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,他朗读文章很顺畅,可一旦要脱离文本就很难有条理地讲出来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? 原因出在复述这个步骤上。
复述,就是把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。 当你看到一些不错的段落,而且你知道自己无法说出这些段落,复述它是最好的锻炼方式。
从朗读开始练起,再反复去复述练习的材料,直到你能够脱口而出。 等到了这个程度,你就完全掌握了这些素材的表达方式,或者是说话的框架。
也就是说,当你把这些文章输入到自己的脑海里,你就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的脉络,知道自己应该先说什么,后说什么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「语感」。
无论是吵架的框架、论证的框架、抒情的框架还是演讲的框架,如果你经常复述某种表达框架的文章素材,一旦从中积累了足够多的语感,你就知道应该怎么组织语言了。
有人要问了,为什么我看了这么多书这么多素材,依然说不好话呢? 那是因为你没有梳理书中的逻辑,也没有刻意积累其中的语感。 如果你连一篇文章的整体架构都不了解,那即使看完了,你也无从复述其中的内容。
所以,看书的时候,一定要反复朗读和复述重点部分,通过书中的内容不断填充和完善自己的思想,积累语感。 有了这个过程,你表达的逻辑线就会出来,说起话来自然会一段一段的。
说完了基本原理,接下来就要说说如何练习。
首先,你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。
你喜欢辩论,就去熟读辩论类的文章;你喜欢抒情,就多读些抒情类的文章。
找到后就开始第二步,不断复述这些材料。
有些文章我在朗读的时候很流畅,但要是复述,有些地方就会说得磕磕绊绊。 不是发音不标准,就是卡壳了。 也就是说,我对这些素材的熟练度还够。
比如,我复述「唯一的一道鸿沟就是它现在还没有自我意识」这句话时,其中「一道鸿沟」这组词我总是说不利索,于是我针对这句话重复朗读几十遍,终于说顺了。 我再结合整段材料说个几遍,直到可以一气呵成地复述出来为止。
完成第二步以后,第三步就要求你好像演讲那样把整段话说出来。
想要把一大段话说得绘声绘色,你必须要有演讲的样子。 站在镜子面前,不断练习,不断而调整你的表情、语调,以及每句话之间的停顿。
只有这样,你才能够把这些素材自然又带感情地说出来。
如果你觉得这很难,不妨找一些具体的参考对象来模仿。 比如电视节目里面的主持人,你可以留意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和姿态,把这些特质融入到你自己的表达中去。
用现成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,这种方式最有效,而且练习久了,还能增强你表达时的自信心。
既然如此,何乐不为呢?